《神雕侠侣》中杨过的侠义精神探析

摘 要:侠义精神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道德传统之一,古典文学作品《水浒传》《三侠五义》等对此皆有精彩演绎。金庸的武侠小说风靡一时,作品给予传统侠义精神以更丰富的阐释:为国为民、重情重义、心存仁善。在金庸笔下众多的侠客义士中,《神雕侠侣》中的主人公杨过别具一格,他以另类的反侠形象示人,看似离经叛道,实则义薄云天。他为人亦正亦邪,做事重情重义,对爱情忠贞不渝,虽历经苦难,却不失本心,最后为民族大义力战襄阳,终成一代传奇。

关键词:侠义精神;杨过;至情至性

所谓侠义,“侠”指尚武的行为,“义”指公义的观念,二者交融在一起,即用武力的行为来保护心中公义的观念。侠义精神最初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墨家,历经两汉、魏晋、隋唐,在融合了儒家的一些思想之后,逐渐形成了一种被古代侠士们推崇的哲学理念。侠义精神是中国古代侠客义士的信仰,也对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创作有着重要影响。

20世纪50年代以来,武侠小说风靡全国,新一代的武侠小说作家赋予了传统侠义精神新的时代特色和内涵,其中金庸先生尤为突出。金庸先生是当代武侠小说界的宗师级人物,他在作品中成功塑造了数十个侠客形象,尤以《神雕侠侣》中杨过的人物形象最为独树一帜。杨过为人孤傲怪僻却又侠肝义胆,聪明机智却又亦正亦邪。在金庸笔下,郭靖的“侠”是为国为民的侠之大者,萧峰的“侠”是重情重义的侠之义者,令狐冲的“侠”是清静无为的侠之逍遥者。相较之下,杨过的“侠”则显得有些离经叛道。这样一个离经叛道、充满矛盾且富有魅力的侠客,他的侠义精神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叛逆心源

杨过平常做事总带着几分邪气,例如戏弄全真教赵志敬,与东邪黄药师结为忘年交等。杨过的反叛性格并非是天生的,而是受后天环境影响形成的,种种叛逆的行为源于他内心深处的两大心结。

(一)可怜可叹的坎坷身世

杨过是可怜的,在他未出生时父亲就已经离世,从小与母亲相依为命。父亲的死是他人生中一个巨大的痛处,而且他的生父杨康虽与一代大侠郭靖是结义兄弟,却是一个十足的大反派,他认贼作父、卖友求荣、充当汉奸,可以说是坏到了极点。作为杨康之子,杨过从一出生就背上了“坏人之子”的名声。童年时期的杨过不仅要忍受物质上的贫乏,在精神上也饱受煎熬,这样坎坷的身世令人可怜可叹。

(二)不容于世的师徒恋情

《神雕侠侣》这部小说整体的写作背景是风雨飘摇的南宋王朝。南宋是程朱理学盛行的年代,人们的一切行为都需符合儒家的行为准则。

杨过与小龙女的相恋触犯了当时的道德准则,是大逆不道的事情,这是杨过的第二个心结。在他们恋情刚开始的时候,杨过表现出犹豫和畏缩,说明他对这份感情并不坚定。

他内心深处的两大心结使得杨过养成了孤僻、桀骜又略带自卑的性格,是他成为侠客的阻碍,也给他的侠义精神烙上了独一无二的印记。

二、亦正亦邪

《神雕侠侣》着重描写的有两位侠客,一位是《射雕英雄传》的主人公郭靖,一位是该书的主人公杨过。

相较于朴实忠厚、为国为民的郭靖,杨过是一个颇具“另类”和富有争议的侠客形象。[1]他正中有邪,却又邪不掩正,狡黠中透着机灵,最终历经磨难成为一代大侠。

杨过的邪气主要表现为狡黠,这种性格特点本非传统武侠小说中大侠形象所具有的。杨过未出生时父亲已经去世,少年时又失去了母亲,留下他一个人孤苦伶仃地面对世俗的冷漠。一个小孩子要谋生只能用偷鸡摸狗、坑蒙拐骗的手段,因此成长环境导致他无法光明正大地生存。随着阅历增长,杨过逐渐形成了一种大侠观念,虽然行事多狡诈,但所行之事都是光明磊落、大仁大义的。如在陆家庄武林大会中用计谋保住武林盟主之位,为救郭靖夫妇几次击溃金轮法王等人。也正是这种邪气使杨过在对付小人的时候屡占先机。

杨过这样一个“小邪”居然能成为“风陵夜话”中众人仰慕、有口皆碑的神雕大侠,这是金庸对武侠人物形象塑造的一个挑战、一个突破。一个有着许多缺点的人也能经过客观的影响、主观的努力成为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一个为人称颂的大侠。如果说郭靖是一种理想化人格的化身,他的故事更像是一部精彩的童话。杨过与之相比,人情味更浓,人生经历、感受更加深刻而真实。杨过更会让人为他而悲、为他而叹、为他而泣,他展现出的人性更加充实,更接近现实的人。

三、至情至性

人们自古以来就在探索爱情的秘密,试图认识它的本质,因为爱情既给人们带来明朗的欢乐,又给他们造成深沉的痛苦。[2]爱情一直是文学作品中亘古不变的主题。金庸通过作品中英雄意境和爱情意境的设置,满足了人们在现实生活里很难得到真正实现的欲望需要。[3]

陈墨在《金庸小说之谜》中将金庸对爱情的描写提升到了很高的地位,他认为:“金庸小说的言情,基本上延续了《红楼梦》的优秀传统。虽然不敢说比‘大旨言情’的《红楼梦》有过之而无不及,但可以猜想,曹雪芹原作《红楼梦》中佚失的‘情榜’恐怕已被金庸所得,金庸正是按此‘秘籍’演出了一路又一路奇异、深厚的‘言情功夫’。”[4]

说起杨过,不得不提到一个“情”字。杨过“情侠”之称由来已久。所谓情侠,一方面,杨过的红颜知己众多,小说中对杨过心动的女性角色不胜枚举;另一方面,杨过却只对小龙女一人倾心相爱,至死不渝。

(一)一见杨过误终身

小说中数名女子对杨过倾心不已,可谓“一见杨过误终身”。

郭芙出身世家名门,江湖里的天之骄女,父母的掌上明珠,却为一个身世卑贱(杨过的父亲杨康在《射雕英雄传》中是以一个认贼作父的反面形象出现)的小子遗憾一生,又怨恨了半生。她在蒙古乱军中的那一番心事独白将她对杨过的情感揭示得细腻而令人感伤。“二十年来,她一直不明白自己的心事,每一念及杨过,总是将他当作了对头。实则内心深处,对他的眷念关注,固非言语能形容。可是不但杨过丝毫没明白她的心事,连她自己也不明白。”[5]爱与恨的界限本来模糊,因情生爱,由爱生恨,在郭芙一怒之下将杨过的臂膀斩断之后,二人只能以仇人身份相持到老。少女心事,历经沧桑终成憾,长埋心中无人知。

公孙绿萼是一个令人怜惜的女子,杨过也曾为她的温情而感动,却没能牵起她的手。小龙女是任何一个女子无法与之相比的。这个女子有着令人敬佩的清醒与识大体,在爱的世界里,牺牲远比占有高贵。

郭襄,从一出生就感受着杨过的恩惠,她是在杨过的英雄梦中长大的。杨过对她的感情虽说深厚,可仅是兄妹之情。

(二)一见倾心,一生为伊

一见倾心的爱情令人向往,但一生为伊的承诺却更让人感动。初识于古墓,他们尽管朝夕相处、情愫暗生,但杨过对小龙女一直敬爱有加。此时年少的杨过对爱情尚且懵懂,在他心中一直把小龙女当作最亲近的人,而小龙女却早已在心中选定了意中人。

二人的感情在患难与共、几度生死中逐渐升温。最后,当小龙女重伤之时,杨过与她在重阳宫祖师像前拜堂成亲。

四、大情大义

杨过的身世是可怜可叹的,还未出生父亲就已离世;相依为命的母亲也仅仅照顾他到十一岁,之后就四处流浪;误中冰魄银针之毒,好不容易得遇郭靖、黄蓉夫妇,被带至桃花岛,又遭武氏兄弟以及郭芙百般奚落;又忍无可忍,逃了出去。这是凄惨悲痛的童年,杨过就在这样的磨炼中长大。从心理学角度讲,幼年时所经历的事情往往对人的性格形成有着极大的影响。杨过童年的悲惨经历,使他的性格越发孤僻。这时候的杨过可以说是一个矛盾的综合体,一念成侠,一念成魔。

在出逃全真派以后,杨过被孙婆婆救走。孙婆婆是自穆念慈离世后第一个让杨过感受到亲情的人,她对杨过的关心与照顾,让杨过紧闭冰冷的心开始融化。她对杨过发自内心的关爱,给杨过埋下了善良的种子。古人言:有才无德是小人,无才无德是庸人,有德无才是君子,德才兼备为圣人。品德是评价一个人的首要标准。心存善念,杨过的成侠之路应当始于此时。

小龙女作为这部小说的女主人公,金庸先生并没有安排她在小说一开始就出场,而是让杨过在饱经世事冷暖之后才遇到她。初见之时,十八岁的小龙女每日过的生活如同寂静的大海,看不到半点波澜,更没有半点喜怒哀乐。她只是因为孙婆婆临终托付她照料杨过一生一世,才勉强收杨过为徒。就是这个不大情愿的决定,改变了杨过和她的命运。

小龙女的悉心教导使杨过感受到了久违的爱和温暖,如果时间能停在这里,二人在古墓中相依相伴、白头到老,也不失为天作之合。可这世上完美的事太少,从他们离开古墓的那一天,这段纯粹的感情就注定要面对世俗的目光。

英雄大会上,二人力退金轮法王师徒三人,本应受到世人的尊敬,却因师徒相恋这件“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事情而被世人所不容。所有人都不能理解,一直将杨过视为己出的郭靖甚至把手放在杨过的头顶上说:“你再坚持,我就一掌打死你!”但是,就算面对死亡的威胁,杨过也不为所动,他不在乎所谓的“礼法”,他只知道小龙女是他最爱的人。英雄气概不仅可以在面对敌人的时候表现出来,在面对爱情的时候也一样可以表现得淋漓尽致。小龙女对杨过的感情,也使得杨过心中那颗善良的种子慢慢发芽、成长。

后来由于求解药不得,小龙女为了让杨过幸福地活下去而选择跳入绝情谷。杨过孤独而倔强地苦候了十六年,这十六年对杨过来说既是希望也是鞭策。在等候的十六年间,杨过与神雕一起行走江湖,凭借独孤求败的独门剑法和自创的“黯然销魂掌”行侠仗义,被世人称为神雕大侠。其间杨过偶遇郭靖和黄蓉的次女郭襄,并与她建立了十分深厚的兄妹之情。十六年之期将近,郭襄却从母亲黄蓉处得知十六年的苦候原来是一个谎言,她决定外出寻找杨过,又意外失去踪迹。杨过寻找她时,无意中在铁枪庙听到了柯镇恶与侯通海等人的对话,终于得知当年郭、杨两家的种种恩怨情仇以及他父亲卑劣的过去和死因,之后杨过托柯镇恶将丘处机所立的墓碑撤去并换上新的石碑。

待十六年苦候结束当天,小龙女仍未出现,杨过伤心欲绝跳下山谷。命运终于不再捉弄这一对苦情的恋人,杨过与小龙女重聚在绝情谷谷底。此时,杨过心中的心结已全部解开,多年的磨炼终成正果。自此,杨过真正摆脱了“小我”,跨入了“侠”的行列,这之后他千里锄奸、杀蒙古兵、烧蒙古军营、击杀蒙哥大汗,这些无不是为国为民之举。[6]

五、结 语

总之,杨过的成侠之路就是从“叛逆”“小我”到为国家民族而战的“大我”的过程,不仅是杨过自身人生的一种升华,也是杨过侠义精神的表现。

(河南工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参考文献

[1] 张可佳.试论金庸武侠小说中“侠”之内涵、价值和现实意义:以《神雕侠侣》中郭靖与杨过为例[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6):48-49,109.

[2] 瓦西列夫.情爱论[M].赵永穆,范国恩,陈行慧,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4:1.

[3] 姚晓雷.金庸:都市民间舞台上的欲望舞蹈[J].当代作家评论,2000(5):54-61.

[4] 陈墨.金庸小说之谜[M].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6:62.

[5] 金庸.神雕侠侣[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4:1568.

[6] 陈尚荣.“至真、至情、至性”:金庸小说《神雕侠侣》中杨过形象之分析[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