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融合背景下高校艺术专业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策略研究

摘 要:本文主要探讨学科融合背景下如何构建高校艺术专业教师教学创新团队。随着教育领域的发展,跨学科融合已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趋势,对艺术教育的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分析了艺术专业学科融合的现状及其在高校艺术教育中的重要性,探讨了教师团队建设的经验,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设策略,旨在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生综合能力。

关键词:学科融合;艺术教育;创新团队;建设策略

一、学科融合的概念及其在高校教学中的重要性

学科融合是指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与融合,将不同领域的知识、方法和思维方式结合在一起,创造出更全面、更综合的解决方案。[1]它不仅是知识传授的更新,还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拓宽视野、解决复杂问题的关键途径。在高校教学中,学科融合强调跨学科合作和跨领域思维,旨在打破传统学科的界限,促进知识整合和创新。

传统学科教育往往集中于特定领域,学科间的合作意味着以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去探索和接触不同学科的边界和方法,从而推动各个学科内部专业知识进一步深化。这种跨学科的合作能够带来新的思维方式和视角,避免局限于单一学科的知识和视野。

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不同学科的教学方法和资源,课程将变得更加多元化。在多学科交叉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将接触不同领域的知识,理解不同学科间的关联性,以此增强他们的综合思维和判断能力,同时提高教学效果。最重要的是,学科融合为教育体系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路径,为学科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是推动高等教育向更高层次发展的关键引擎。

二、学科融合背景下高校艺术专业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现状

(一)学科融合的现状

学科融合作为当代教育的热门研究领域,呈现出多种显著趋势。随着教育领域不断发展,跨学科研究、综合课程设计和教育技术的融合引发关注,三者共同构建了更加丰富多样的学习环境,也为学科发展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

学科融合不再局限于学术领域,近年来我国艺术学科已经围绕着提高学科水平、建设世界一流学科的目标,尊重学科传统与内在规律以及发展逻辑,立足国家和社会需要,在向跨学科建设与发展的道路上努力。[2]学科间的教学融合也成为主要形式,它强调不同学科之间的互动,鼓励学生在不同领域间建立联系。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也为学科融合提供了支持,促使学生广泛接触多学科知识。从总体来看,学科融合的研究不仅在学术界引发了深入思考,还在实践教育中催生了创新实践,为培养综合素质人才提供了丰富经验。

(二)高校艺术专业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现状

随着艺术学科融合的兴起,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教学创新不仅是技术上的突破,还是一种教育理念的变革,它鼓励教师和学生更加开放、灵活地对待知识,培养创新性、批判性思维,以及团队合作等能力,以适应不断增长的社会需求。

当下艺术教学创新从学科融合的理论基础出发,努力将不同学科理念的艺术教育进行结合,以促进艺术学科发展。同时,各方致力于建设高效的学科教学创新团队,强调教师之间的合作与跨学科交流,力求在综合素质培养中取得突破。目前,艺术专业教师开展创新教学,是通过分析团队建设的实践案例,在艺术实践教学中开展跨学科项目,来研究教师的专业发展在教学创新团队中的作用。

三、高校艺术专业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重要作用

(一)构建高校艺术专业教师团队的价值

艺术专业包含多个领域,团队构建可以整合各个艺术领域的专业教师,为学生提供更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也可以促进跨学科艺术合作。跨学科的合作方式有助于学生拓宽视野,提升跨领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本身具有复杂性,唯有直面复杂性,才能把握教学质量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和状态,为制定合理的教学质量标准提供科学依据。[3]

跨学科团队合作教学为教师提供专业发展平台,鼓励他们共同参与学术研究和艺术创作,从而促进高校教师专业成长,推动艺术教育的发展。另外,学生在这样的团队中可以得到更加专业的指导,选择适合自己学习需求的老师。教师团队成员间的知识互补,不仅能扩大教学内容的广度,还可以加强教学合作,为艺术教育与其他学科的融合提供更多机会,培养更多具有创造力和创新能力的学生。

(二)团队合作对教学创新的促进作用

团队合作在教学创新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它激励教师共同努力、共同学习,从而推动教学方法和策略的创新。团队合作能培养教师的发展意识,促使教师在追求专业发展、提高教育素质上持续努力。

团队合作还鼓励教师之间实现知识共享与交流,促使教师汲取多元经验,拓宽教学视野,激发新的教学灵感。团队成员之间的脑力激荡和思想碰撞经常催生出创新的教学理念和策略,推动教学不断进步。团队合作引入不同教师的理念和方法,还可以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团队合作将这些内容融汇在一起,形成更加多元化、个性化的教育方式,迎合不同学生的需求。

此外,团队合作能够以集体智慧的形式,使教师更迅速、准确地应对教学中的各种挑战,不仅提升了教师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促进教学资源整合与优势互补。

四、高校艺术专业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经验

推动多领域间的交流与合作,为教学提供多元视角,激发创新思维。[4]在当下高校创新团队建设过程中为教师提供专项培训,如专题教学方法、教育技术、创意设计等,有助于提升他们的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并且不断鼓励教师和学生参与实际项目,将理论知识与艺术实践相结合。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还促进教师之间互相学习和交流。

创新团队建设不仅要关注教师的成长,还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创新团队的活动,以此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团队协作的能力。将学校与社会资源结合起来,拓展教学的实践应用领域,丰富教学内容,给学生提供更广泛的实践机会。

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建设经验,如创新评估体系的设计、信息技术的支持、资源共享平台的建立以及学校各部门的支持等。以上经验有待不断深化,未来在实际运用中依然需要根据学校的特点和需求进行灵活调整,不断推动高校艺术专业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建设和发展。

五、跨学科教师团队合作建设策略

高校艺术专业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是一个既充满挑战又充满机遇的复杂过程。在研究中发现,高校艺术专业教育中的学科融合具有巨大潜力,能够培养学生更广泛的技能和综合素质。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克服学科融合的难题,包括学科差异、课程整合、教师激励以及教学理念的创新。为此,笔者提出了一系列策略。

(一)构建跨学科合作的机制和平台,促进不同学科教师的交流与合作

构建跨学科合作的机制和平台是高校艺术专业教师团队建设的重要策略。通过明确的政策和计划,学校能为跨学科合作设定明确的目标和愿景,为教师提供明确的发展方向。建立由不同学科背景的教师组成的跨学科合作团队,从而促进教学内容的交流和整合。为教师提供资源支持,为合作项目建立交流平台,分享教学经验和创新思路,增强团队凝聚力。

此外,相关部门可以为教师提供培训和支持,帮助教师了解合作的重要性和方法,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建立奖励机制,激励教师积极参与跨学科合作;还需建立监测和评估体系,追踪合作项目的进展和效果,确保合作的质量和可持续性;与其他高校、研究机构、艺术界开展多方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广泛的学习机会。

(二)制定教师培训计划,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跨学科素养

制定教师培训计划是提升高校艺术专业教师教学能力和跨学科素养的关键策略。培训计划可以从了解教师需求入手,通过教师反馈和学生评估,明确教师在跨学科、创新教学和教育技术方面的能力要求。相关部门可以制定具体培训目标,明确教师需要提升的技能和知识,提供灵活的培训形式,以满足不同教师需求。

培训计划的成功还需要建立奖励机制,激励教师积极参与合作。通过以上培训计划,教师将更好地掌握跨学科教学的方法和技能,提高艺术教育的质量,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学习体验,培养具备跨学科素养的艺术人才。

(三)推动学科融合课程设计与实施,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推动学科融合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是提高高校艺术专业教育水平和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关键策略。学校应鼓励教师开展跨学科合作,设计融合不同学科知识和技能的课程。从艺术学科视觉形象丰富这一特点出发,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通过艺术创作培养学生的技能与素质,使学生能够在现实情境下,运用多个学科知识,解决现实问题。[5]

国际化教育和多方合作也是推动学科融合的重要手段。学校可以与国外高校合作,开展交流项目,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培养跨文化交流能力。学校与艺术机构、文化机构和行业企业的合作,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广泛的艺术实践机会,拓宽他们的职业发展渠道。

通过多学科知识的整合、教学方法的应用、丰富的实践机会和国际化合作,学生将获得更加全面、实用的知识,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四)激励教师参与跨学科研究,推动教学理念和方法的创新

激励教师参与跨学科研究,推动教学理念和方法的创新是提高高校艺术专业教育质量的关键策略。在艺术教育中,教师实施的教学行为应始终以学生为中心。[6]为实现这一目标,学校要提供充足的研究资源,建立跨学科研究合作平台,鼓励不同学科背景的教师共同开展研究。学校还应鼓励教师将研究成果应用到实际教学中,促进教学方法的创新。

通过这些综合策略的实施,艺术专业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建设将得到有力推动。学校将培养更多具备综合素质的艺术人才,为社会注入更多创新力量,引领未来艺术教育的新方向。

六、结 语

高校艺术专业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对提升教育质量具有关键作用。艺术教育作为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审美情感的重要途径,需要教师具备高水平的艺术素养和强烈的创新意识。建设创新团队,可以激励教师共同研究新的教学方法,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建设跨学科教学团队可以打破传统学科的壁垒,促使不同学科教师进行深度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加综合的学习体验。此外,教学创新团队的建设能够推动教育技术的应用,使艺术教育更具趣味性和互动性,还能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指导学生进行科研和创作,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西安欧亚学院艾德艺术设计学院)

参考文献

[1] 李岗,陶礼华.学科融合德育的研究与实践[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8.

[2] 许欣悦.艺术学科建设中的跨学科发展趋势探讨[J].江苏高教,2023(5):54-59.

[3] 陈武林.高校本科专业教学质量标准:复杂性理论视角[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4] 刘国新,闫俊周,李霞.高校创新型科研团队的组织与行为模式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5] 张瑾瑜.跨学科视域下的艺术教育教学模式研究[J].美与时代(下),2020(12):127-129.

[6] 梁星.艺术教育中跨学科多维度的融合创新研究[J].大观(论坛),2020(11):93-94.